明天讀書01:歡迎來到前所未有的《孤獨世紀》!

你是否曾經想要找人聊天,卻發現周遭那麼多人都不是可以交流的對象? 《孤獨世紀:衝擊全球商業模式,危及生活、工作與健康的疏離浪潮》

11 min read
孤獨世紀書籍照片

你是否曾經在聚餐時不經意地看到同伴準備拿起手機的那隻手而感到落寞?
你是否曾經因為溝通上的誤解或對普世價值的不認同感到心灰意冷?
你是否曾經想要找個人聊天,卻發現周遭那麼多人都不是可以交流的對象?
又或者覺得跟網路上的虛擬角色互動,遠比真實的朋友更輕鬆愉快?

疫情以來,你是否曾經覺得政府的施政好像沒看見自己,感到相對剝奪而不受重視?

最後,你是不是覺得,不管什麼事,你都只能依靠你自己?

只有自己變強,有了錢,有了關係,才能活得安穩、快樂有尊嚴呢?

如果是的話,歡迎來到——《孤獨世紀》。

以上這些,舉凡自己與伴侶、親朋好友、家庭親戚、社區鄰居或國家或社會的連結缺乏。
那種失去愛、失去陪伴、沒有歸屬、不被在意的感受,人與人之間連結的斷裂,都在孤獨世紀這本書中被定義為「孤獨」。

疫情以前,在美國,五個人中有三個人自覺孤獨,千禧世代中每五個人中超過一個人覺得自己完全沒有朋友。在英國,八個人中有一個人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可依靠的親友。孤獨已經是全球性普遍問題。

孤獨會殺人

孤獨對身體產生的壓力,就像在野外遭遇猛獸追逐的危機。

孤獨如果不消除,你的身體就總是處於壓力狀態,等同長期發炎。

孤獨久了你的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就會過勞,更難應對其他壓力,容易產生各種疾病。
在一些小型研究中,孤獨的人壽命也更短。

當然孤獨也會影響人的心理,產生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
孤獨可能會讓人覺得不值得繼續活在這世界。

但孤獨不僅只是關於個人生命的問題。

在這本孤獨世紀中,你會看到孤獨導致人產生不信任和攻擊性。進而造成地方社群的崩解,國家社會的不團結。

就連極權獨裁的興起,都有孤獨在背後助長。

研究納粹主義的漢娜・鄂蘭,在代表作《極權主義的起源》提到,極權主義擁護者的主要特質並不是殘暴或思想,而是孤立以及缺乏正常社交關係。既然在社會找不到容身之處,就將自我委交給意識型態。

孤獨是文明的危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大危機。

孤獨世紀書籍介紹

《孤獨世紀》,這是我2021年最愛的的一本書,也是我目前最愛的書。

我一直心心念念想與各位朋友們分享,但一直寫不太出來,我覺得這本書每一個章節都非常重要,字字都是精華。

這本《孤獨世紀:衝擊全球商業模式,危及生活、工作與健康的疏離浪潮》在說什麼呢?作者諾瑞娜.赫茲(Noreena Hertz)從「孤獨」是什麼開始談,整理了他所謂的孤獨現象以及可能的成因與後果,集合了很多面向的許多研究,並提到一些世界各地開始在嘗試應對孤獨問題的方法。

到現在,我仍覺得是一本關於孤獨問題十分完整的書。我會在本文末附上孤獨世紀的目錄,給你參考。

新自由主義

針對孤獨的問題,作者諾瑞娜.赫茲,認為絕不容忽視的原因來自「新自由主義」,一種從歐美開始,影響全球社會的強勢資本主義。

柴契爾曾說過「經濟只是手段;目標是改變心靈」;而新自由主義帶來的,除了自由市場、政府權力縮小和企業財團權力增長以外,更重要的是一種「追求自我利益大於一切」的普遍心態。

「新自由主義」的社會讓我們成為理性自私的人,要自立自強,要自由。

這代表著沒有人會幫助你,所有人都是你的競爭者,都是敵人。這種心態的轉變,不只來自於政府的施政,更充斥於流行文化和工作場域。

自私成為美德,同情與關懷變得毫無價值。

孤獨,便是自由的代價。新自由讓我們變得不容易團結,不容易與人連結。

在這種強勢的自由競爭下,社會變得只容得下成功的勝利者,貧富差距擴大。

對輸家而言,傳統的工作模式和社群支持卻又瓦解了,面對大企業大財團的權勢,孤獨在蔓延。

在一起,又不在一起

想想看,你一天會滑手機滑多久?

通訊科技——尤其智慧型手機,已經幾乎成為了現代人身體的一部分,就像眼鏡之於近視者一樣。

作者諾瑞娜.赫茲也沒有忽略這個問題,她認為手機和過往的所有通訊科技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他和我們黏太緊了。

手機改變了我們和他人的互動方式,讓只有面對面才能交流的非口語資訊被取代,這消彌了人和人之間同理,誇大了誤解。

同時,應用程式掠奪了我們的時間,這些時間原本是可以拿來和現實連結的時間。

社交媒體上的數位疏離

像臉書等社群媒體用演算法來篩選內容,不知是故意或不小心地,仇恨和歧視的內容更容易受到轉傳,助長心中的孤獨感。

數位媒體更強大的影響力,使我們更容易產生被排擠的感覺——當你不經意看到別人分享他們的約會,獨獨漏了你。

更嚴重的,你可能相信別人更受歡迎,而自己是世界上唯一沒朋友的那個。

作者稱此現象為BOMP(相信別人比較受歡迎,Belief that Others are More Popular),和FOMO(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一樣,因社交媒體更加惡化。

如果看到這裡你覺得深有共鳴,請試著放下手機吧!約人出來喝個茶吃個飯,好好地見面聊個天。

他們,不是人

本書中另外一個讓我覺得毛骨悚然的,是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的未來。

而且這延伸的孤獨問題還不只一個面向。

想像一下,如果自動化機器人取代大部分的工作,本已孤獨的工作場域會變得更加冰冷,你的工作夥伴會是機器人,競爭對手可能也是機器人。

HireVue這間公司,以人工智慧虛擬面試幫客戶尋找適合的員工。聯合利華、希爾頓飯店、摩根大通等多七百多間企業都使用他們的服務。

再想像一下,如果機器人取代了所有的工作,這世界將只剩下三種人——機器人擁有者、機器人工程師還有與工作無關的底層邊緣人。

經濟,一直都是孤獨的來源。

陪伴型機器人是孤獨的解方嗎?

回到現在,回到我們正感受到沒有朋友,感受到人與人之間交流充滿困難的現代。

人工智慧機器人成為了彌補個人孤獨感的新選擇。

"I'd blush if I could.”,這是 Siri 剛問世的時候,作為一個「女聲」面對使用者稱呼他為 “bitch” 的回應。可見的未來,完美迎合使用者喜好的陪伴型機器人一定會問世。

就我個人而言,理性上非常理解這樣的現象,畢竟現在很多人也將娛樂創作裡面的虛構角色當作自己伴侶,或跟動物做朋友。

《孤獨世紀》書裡也提到,很多人把家裡的掃地機器人視為家人看待。

人跟人之間相處本來充滿了誤解,和機器人相處好像唯一的差別就只是在於機器人不是人而已。我們通常都不可能完全了解對方——不管是人工智慧機器人還是人類。

但不管如何,陪伴型機器人也只能解決個人層次的孤獨問題——沒辦法幫助社會團結,甚至,當我們跟設計上迎合我們的機器人相處,我們很可能會失去些和真正人類相處的能力。

是時候重新連結

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面對新的社交距離限制、隔離,恐懼死亡;也讓我們看到各國政府與社會團體的運作,從互相的不信任或互相幫助中,各位朋友,你其實都已經看到了,眼前迎來的是前所未有的孤獨危機。

孤獨會傷害個人的身體和心靈。

孤獨會破壞民主社會助長極權。

本書作者認為,面對孤獨,政府、企業、社會團體都必須要有所作為,尋找重視社群、關懷與同理心的資本主義新價值。

我們需要試著放下心中自私自利的消費者心態,成為有包容心的社會參與者。是時候更積極地參與現實生活,去跟陌生人或左鄰右舍打招呼。

是時候去支持在地的商家,支持並參與那些可以讓人聚在一起的書店、咖啡廳;是時候放下手機,遠離網路,去實際參與一些地方活動,去進行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吧!

「對付孤獨世紀的最終解藥,只可能是我們站在彼此身邊,無論對方是誰。」——諾瑞娜.赫茲《孤獨世紀》

孤獨世紀目錄

chapter.1 這是孤獨世紀
chapter.2 孤獨會殺人
chapter.3 孤獨的老鼠
chapter.4 孤獨的城市
chapter.5 零接觸時代
chapter.6 我們的螢幕,我們的自我
chapter.7 一個人在辦公室
chapter.8 數位之鞭
chapter.9 性×愛×機器人
chapter.10 孤獨經濟
chapter.11 世界快要瓦解,我們必須團結

如果看完此文讓你對孤獨危機有感的話,非常推薦入手此書《孤獨世紀:衝擊全球商業模式,危及生活、工作與健康的疏離浪潮》來細細品味,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在書中得到不同的啟發。

我們一起讀吧,為了美好的下一天。為了更加重視人與人的連結。


  • 原文書訊:
    The Lonely Century : How to Restore Human Connection in a World That's Pulling Apart
    Noreena Hertz , 2021 Feb
    Goodreads頁面
  • 中文書訊: 《孤獨世紀:衝擊全球商業模式,危及生活、工作與健康的疏離浪潮》
    譯者:聞若婷
    出版社:先覺出版
  • 感謝作者、譯者、出版社和所有相關的人
  • 我好愛這本書
  • 2023年初小記,最近語言方面的人工智慧應用如Chatgpt風行全球,似乎也說著人與機器人做朋友的未來就在不遠處。
  • 在Youtube上看到一篇作者的訪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z0wGlVyE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