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我之前的參考資料就知道了,我有幾本覺得非常推薦給所有人的「茶書」。
可是因為這種茶相關書籍比較偏向純知識類分享的書籍,要寫一整篇的書籍摘要和推薦,實在是有點不知道該從何寫起。
就像如果今天要分享一本植物圖鑑,大概就只能說這作者做了多少努力,曾經做過什麼貢獻,書裡圖文並茂,收集了很多專業知識⋯⋯但偏偏我也不認識這些書的作者,沒什麼小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
想了想,不如我就先一起列在這篇文章,推薦給大家!
都是我讀過而且非常喜歡的茶相關書籍,作者皆為台灣人。
茶味裡的隱知識:風味裡隱含的物質之謎與台灣茶故事,我的10年學茶筆記
這本書是我最推薦給完全不懂茶的人看的書。
我覺得的《茶味裡的隱知識》內容非常全面,而且描繪茶的角度,跟我以前在學校時的學習歷程是比較一致的。
最一開始就是介紹什麼是茶樹,然後有介紹許多的茶樹品種。並且有附上照片,整理地非常好。
六大茶類和台灣人茶類也都有詳盡的介紹。
除了照片以外,這本書也大量的使用手繪風格的插圖來說明。在第108、109頁跨頁的「六大茶類的製茶工序」我也覺得畫得非常清晰易懂。
後面也有教你怎泡茶,雖然不多。
這本書的作者是茶品牌「七三茶堂」的創立人王明祥。這個品牌在2008年就創立了,而這本書是2019出版。
七三茶堂有畫一個茶的「風味輪」,我覺得設計的真的很漂亮。在這本書中也有介紹。不過後來台灣茶葉改良場也有推出自己的風味輪,我現在對於風味輪的感覺就是⋯⋯好像大家都有自己的論述方式。
查詢資料時看了一篇網路上訪問〈用心分享台灣茶的美好|七三茶堂以多元形式讓茶深入生活〉,我真的覺得因為這本書,茶真的有被更帶入了許多人的生活之中。
現在想想,我跟這個品牌還完全沒有接觸過,該是找個機會去看看或喝喝看他們的茶了。
識茶風味:拆解風味環節、建構品飲系統,司茶師帶你享受品飲與萃取
我覺得茶雖然都是茶。但是每個人有自己的茶世界。
藍大誠的這本《識茶風味:拆解風味環節、建構品飲系統,司茶師帶你享受品飲與萃取》,對我而言就是一種全新的世界。
這本書的開頭就直接從風味品評開始,而且是一套我覺得很有特色的品評思路。他以圓、方和三角,來代表茶風味的三個面相。
司茶師藍大誠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平衡。
作者藍大誠出身南投的茶葉家族,除了司茶師身分,也是焙茶師。
這本書會告訴你,茶的世界很大很大,台灣,只是裡面的一小座島。《識茶風味》的很多觀點,給我一種比較沒有限制在本土的感覺。像是書中有分享幾款日本和大吉嶺的茶風味。
《識茶風味》當然也是有介紹茶的風味是怎麼來的和一些茶葉製程。並且有比較多著墨在如何萃取茶。
如果看完後還是覺得對萃取茶的部分意猶未盡,作者還有下一本書《萃茶風味:全方位拆解沖泡變因,司茶師從熱萃冷萃、品飲邏輯與餐搭帶你感受茶香變化!》。
比較特別的是書裡有講氣候風土對風味的影響。像是在第98頁「山坳」,就介紹了山谷中的茶,日照少,雲霧多,會使葉子醣類較多,甜度增加。
我覺得也是非常棒,非常有參考價值的茶書。
如果未來有機會的話,我會想要去上識茶風味學院的課程。
茶言觀色品茶趣:臺灣茶風味解析
《茶言觀色品茶趣》的作者是曾經的茶葉改良場場長陳國任博士。作者在1977年開始在茶葉改良場服務,投入台灣茶已超國40年。
不用多說,我覺得這本書就是今天介紹的書籍中最台灣「官方」的茶世界。
基本的茶葉資料一樣不會少。
書中看茶的觀點比較著重在台灣本土市場,黃茶與黑茶的介紹就比較少。
書裡的一些圖片風格,就讓我想起學生時期的簡報⋯⋯不過除此之外這本書裡面也是圖文並茂,內容非常多。
像是在p.172的「不同水質沖泡與分析」,就放上了不少研究結果來做說明。
此書裡面的一些內容,可能就是你去考茶葉相關證照時會看到的題目。
跟前面兩本的不同,種植採摘跟茶葉化學物質變化有講比較多一點。而最特殊的,大概是書裡有一些陳年老茶的討論與分享。

異人茶跡
最後分享的是一套台灣的漫畫!
作品名稱是《異人茶跡》,總共有五集,在2022年已完結!
作者是漫畫家張季雅,來自嘉義的茶農之家,從小生活中就充滿了茶。但作者是為了創作這系列的漫畫才開始深入研究茶的歷史。
我覺得這套漫畫繪製的非常細緻,人物設計和上色也充滿台灣味。《異人茶跡》這個系列的主角是台灣茶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兩位人物——約翰・陶德與李春生。主要講述的就是當時台灣烏龍茶如何走向國際的歷史。
系列作獲得第14屆金漫獎年度漫畫獎和日本的國際漫畫賞第15屆入賞。
前不久我更看到蓋亞分享了烏克蘭語版的第二集樣書,感覺超有質感。

在這個台灣茶已經風光不在的時代,這套漫畫也是再度推了台灣茶一把。
漫畫家張季雅回顧台灣茶的創作,讓更多台灣人重拾對茶或茶歷史的興趣,也再度將台灣茶推向了國外。想到這我就覺得很溫馨。
非常推薦給喜歡大稻埕、喜歡台灣茶、想了解台灣茶歷史的朋友們閱讀!
- 書籍資訊
- 王明祥 (2019)。茶味裡的隱知識:風味裡隱含的物質之謎與台灣茶故事,我的10年學茶筆記。幸福文化。
- 藍大誠 (2018)。識茶風味:拆解風味環節、建構品飲系統,司茶師帶你享受品飲與萃取。幸福文化。
- 陳國任 (2021)。茶言觀色品茶趣:臺灣茶風味解析。華品文創。
- 張季雅 (2013)。異人茶跡:淡水1865。蓋亞文化。
- 張季雅 (2015)。異人茶跡2:拳山茶家。蓋亞文化。
- 張季雅 (2019)。異人茶跡3:艋舺租屋騷動。蓋亞文化。
- 張季雅 (2020)。異人茶跡4:茶迷大稻埕。蓋亞文化。
- 張季雅 (2022)。異人茶跡5:茶路綿延(完)。蓋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