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茶居然也有鮮味?

鮮味是綠茶的常見標誌。

3 min read
什麼!茶居然也有鮮味?

1908年,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池田菊苗發現「麩胺酸鹽」能讓海帶魚湯變得美味可口。池田菊苗教授認為這個味道不同於酸、甜、苦、鹹,因此將其命名為「うまみ」(旨味、Umami)。

在經過了約一百年的爭論,現在大部分的學者和感官人員認同人類擁有五種基本味覺:酸、甜、苦、鹹、鮮。

第五種味覺:鮮味,通常來自於食物中的麸胺酸(glutamic acid)、肌苷酸(IMP)和烏苷酸(GMP)三種胺基酸。

台灣料理中的鮮味

在台灣的飲食文化中,鮮味通常會和海鮮和肉食的形象連結在一起。

在我心中,最能和鮮味連結的的台灣料理是香菇雞湯、滷海帶和番茄炒蛋。尤其是番茄炒蛋,基本上就是將番茄的鮮味往你的嘴裡面砸。

我常常在想,義大利料理中的義大利麵和披薩,之所以能夠風靡全世界,大概也是因為大量使用了番茄。

番茄、香菇、醬油,還有池田菊苗教授所發明的「味精」,是台灣料理中常見的鮮味提供者,可以說,鮮味一直都在我們的飲食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然後你知道嗎?

茶也有鮮味。

茶的鮮味

在台灣市場上比較常見的茶中,鮮味最常出現在日本綠茶和台灣綠茶。

在茶湯中,鮮味主要來自游離胺基酸(茶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最知名的,應該就是「茶胺酸」(Theanine)。

因為產生鮮味的氨基酸容易在茶的製程中被消解掉,所以氧化程度較高或烘焙程度較高的茶,通常比較不容易讓人感受到有鮮味。

我很喜歡喝碧螺春。

我個人認為在台灣碧螺春的鮮味,通常是一種類似海帶湯或者類似雞湯的味覺感受。

鮮味在茶湯中,真的是讓人滿足與美好的味蕾感受。

強化茶的鮮味

不過因為綠茶中的的兒茶素和咖啡因通常較多。這兩者的萃取容易受到溫度影響,在高溫時容易萃取出較兒茶素和咖啡因較濃的茶。

氨基酸類的萃取則比較不受到溫度高低影響,所以在高溫沖泡時,苦澀味很可能會壓制過鮮味的感受。

如果想要感受到茶的鮮味,最好稍微降低溫度進行沖泡,冷泡也是個好選擇。

有些人認為使用軟水萃取茶葉,可以比較容易展現茶葉的鮮味。

鮮味能夠確立為五種基本味覺之一,是因為科學家發現口腔中的味蕾有感受鮮味的受體。這是一個綜合複雜的機制,而人體對鮮味的感官感受,在口腔中離子濃度高時較遲鈍。

再加上一般認為在離子濃度低的水進行茶葉沖泡時,茶湯的香氣較容易釋放出來,香氣物質離開茶湯,茶湯內的風味就會比較乾淨。

茶湯的風味變乾淨,品茗時就比較容易感受到鮮味。

本文之feature image為ai生成。